博主头像
寰宇撷光

学习心得&经验分享

【研究笔记】探索怎么写课程论文(综述)

0 前言

除了课程实验作业,区块链这门课还需要写作一篇课程论文。有了去年信息安全课程论文的前车之鉴(因为抠细节太久最后拖了将近一个月才把论文交给老师),这次我决定把研究和写作思路都确定下来,一边做一边跟进记录,也便于总结论文写作的经验

思考半天,最终决定将选题定为难度和技术深度都相对适中的区块链智能合约安全检测技术。由于此前我对于这一方面的知识几乎为 0,再加上课程论文的定位本就不高,只需要我们展现对问题的理解和分析,因此这次小探究的目标主要是学习领域知识+了解相关技术。论文同样也无需涉及过深的内容,阅读几篇近几年最新的文献并做综述即可。

我以前一直认为写一篇论文就一定需要有一些大的创新点作为支撑,后来意识到写论文≠做科研,前者只是用来描述后者成果的一种工具,用于传达研究发现与贡献。只要我们按照“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方法验证→解决问题”这样一条完整的逻辑进行叙述,就能够写出一篇不错的课程论文。

那么接下来我将先构思好整篇论文的结构,然后按照上述的逻辑展开研究和写作,并将心路历程分享在这里。因此这篇文章主要记录

  • 生产一篇课程论文(或许是学术垃圾)的过程与方法;
  • 一些学术写作层面的思考与头绪。

    1 进行谋篇布局

    论文和文学性的文章不同,并不讲究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而是强调围绕结论,将不同的内容按章节进行叙述。各个章节有一定的逻辑联系,但相对更加独立。

因此在进行论文写作时,最好的方法是先搭建好基础框架,再开始撰写初稿。在撰写文稿时,可以采用“模块化”的写作方法,分批次整理数据、画图并完成对应的写作,避免因为某个环节卡顿,影响整体进度。这样不仅能保证逻辑清晰,便于修改调整,还能把任务分解成一个个的小目标,显著降低写论文时的焦虑感。

在学习了一些前置的概念知识之后,我综合想研究的问题和 ChatGPT 的建议,拟了如下的大纲。

论文标题:区块链智能合约常见漏洞与安全检测技术综述

  • 第一章 引言

    • 背景介绍:简述区块链和智能合约的应用前景
    • 强调智能合约漏洞的风险和影响(引用真实案例,如 The DAO 攻击)
    • 明确本文研究的问题和目的:智能合约安全问题频发,识别常见漏洞并寻找可靠的安全检测方案具有很大的重要性,
  • 第二章 智能合约安全技术背景

    • 智能合约基本概念与工作原理:介绍以太坊、Solidity 等概念
    • 介绍区块链技术所涉及到的安全问题,并聚焦/延伸到智能合约的安全问题
  • 第三章 智能合约安全问题

    • 文章的主要部分:智能合约安全漏洞的综述。按照常见的漏洞类型(如重入攻击、整数溢出、时间依赖等)分小节进行叙述。
    • 对典型漏洞展开示例分析(代码示例+原理讲解)
  • 第四章 智能合约安全漏洞检测技术综述

    • 按照检测方法的类型,分小节进行综述。主要包括静态分析、动态分析、符号执行、形式化验证等。结合近几年的文献,介绍漏洞检测的代表性研究(可以使用表格总结)
    • 检测工具介绍与选择:Mythril、Slither、Oyente 等工具的简介
    • 对不同检测技术的原理分析与优缺点评价
  • 第五章 挑战与未来研究方向

    • 工具存在的误报、漏报问题
    • 合约复杂性与交互性问题
    • 形式化验证和AI辅助检测的前景
  • 第六章 总结

    • 总结研究成果、实验结论
    • 强调智能合约安全性检测的重要性

不得不说真的很有用。把目录列出来之后,感觉马上就能洋洋洒洒写出一篇文章。要做的事情已经很清晰了——主要的工作就是按照主要章节的主题搜寻相关资料并进行综述。其他的部分都可以在稍作总结之后直接写出来。

2 文献综述的写作

明确原则

第二章节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技术背景。这时就会遇到一个问题——背景和基础知识在浏览到的文献里都有,我们还有没有必要再叙述一遍?

不妨先明确这个章节的写作动机。一般来说,论文中的“背景与相关工作”服务于两个目的:① 列出理解问题所必须的知识,并提供向上追溯的路径;② 体现自己对领域脉络的掌握。因此就算有些概念已经是老生常谈了,我们还是简要且全面地展现相关知识为宜。

在撰写综述时,能否直接借鉴他人的综述或总结性内容?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引用参考文献?

一直以来,我都对“引用”和“照抄”的界限感到疑惑。于是这次特地查了一些相关的资料,总结了一些关于引用的相关原则

  • 只要借鉴了他人著作中的内容,就需要注明出处,即使借鉴的都是一些“常识”。
  • 广泛接受的公认事实,以及学科内普遍默认的知识,可不引用参考文献(前提是自己写的)。

    • “研究表明…”需要引用;“众所周知…”无需引用。
  • 优先引用权威来源,例如高影响力论文和专著,避免引用二手资料和教科书。
  • 撰写综述时,也可以引用其他的综述。但除非原综述的表述极为经典或权威,否则建议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并引用最原始的文献。

我以前写课程论文的时候,老是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没什么意义——无非就是把别人已经总结过的东西再复述一遍,甚至还在担忧这是不是学术不端。但现在感到些许释然了。课程论文本质上就是帮助我们提升学术能力的一个工具,就算产出了“学术乐色”也无所谓。我们能在这种探索、查证、总结的过程中有所提升,这就足够了。

写作过程

根据关键词,我从谷歌学术和知网上找到了一大堆的相关文献和综述。撰写水平有高低之分。但还是找到了不少内容丰富、水平很高的论文,如下所示。我在自己写的过程中,一方面学习参考,一方面也在刻意避免直接使用相同的表述,而是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一遍。同时尝试综合多篇文献,集百家之长,保证尽量客观。

[1] 倪远东,张超,殷婷婷.智能合约安全漏洞研究综述[J].信息安全学报,2020,5(03):78-99.DOI:10.19363/J.cnki.cn10-1380/tn.2020.05.07.
[2] Praitheeshan P, Pan L, Yu J, et al. Security analysis methods on ethereum smart contract vulnerabilities: a survey[J]. arXiv preprint arXiv:1908.08605, 2019.
[3] Sayeed S, Marco-Gisbert H, Caira T. Smart contract: Attacks and protections[J]. Ieee Access, 2020, 8: 24416-24427.
注:这几篇综述都比较老了,只能用来了解背景信息。
关于最新的安全检测技术,还需要寻找更新的论文。

当然这样的效率实在很低,以至于半个下午才只写了2.1小节的一半。因此在明确自己想表达内容的,并设计好叙述结构的情况下,我决定试着用AI来提升效率。将AI作为帮助提升自己的一种工具,而不是依赖于AI或全盘否定,也是需要我们持续探索的。

我把任务和大纲发送给ChatGPT,看看效果。等生成完一看,内容质量比我自己写的不知道好了多少倍,真是恐怖如斯。于是为了提升效率,工作流程就变为了:根据主题搜集文献→发送到AI分析并总结→摘取需要的部分进行归纳→形成综述文段

ChatGPT的生成结果
ChatGPT的生成结果

3 写作 Tips

使用 LaTeX 快速排版

在完整体验用 LaTeX 进行论文排版的工作流之后,我才体会到它的强大。诚然,熟练使用 LaTeX 需要掌握一众格式命令的用法,但对于基本的论文写作来说,我们可以简单地使用模板。写作时直接替换对应位置的文字就可以了,需要不同的格式时也可以依葫芦画瓢地照着示例来写。

在 Word 中很麻烦的排版问题,在这里似乎就变成了多几行代码的事情。例如在分两栏的状态下,在页面中央插入一个不分栏的表格,只需要寥寥几行代码就搞定了。在 Word 中,经常需要反复调整文字格式,还有可能因为上文的几行改动乱套。

排版后十分美观
排版后十分美观

不过,LaTeX 的学习曲线也相对应地更加陡峭。编译时间比较久,没办法即时预览也是它的缺点之一。但瑕不掩瑜,它仍然是我心目中最优秀的论文排版工具。我在上篇文章中提到了如何配置 LaTeX 环境,此处就不再赘述。

绘制高清的图表

清晰锐利的图示对于一篇合格的论文来说很重要。但如果在画图软件绘制好之后,直接用截图的方式嵌入到文本中的话,难免会损失清晰度,太大的图像又会占用空间。因此最佳方式是采用矢量图的方式呈现图示。

我的方法是在 PowerPoint 画好图,导出成 PDF 文档之后嵌入到 LaTeX 里。效果非常好,不仅支持无损放大,图里面的文字是可选择的,字体也没有出现丢失。

嵌入图示十分方便
嵌入图示十分方便

对于 Word 来说,同样也可以通过插入对象的方式,嵌入 PPT 文件,但仍然存在一定限制。习惯使用 Word 的同学不妨试试。

4 总结

任重道远的科研之路

比起上一次交课程论文时的狼狈,这次就明显轻松多了。虽然内容还是有些空洞,没什么实际的东西,公开出来都会成为学术污点——但只要有进步,我就觉得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

在这次尝试中,我完整体验了写作一篇论文的流程。从起草、绘图、撰写到调整格式和修订,这一套方法能让我在之后撰写学位论文和从事相关研究时更加得心应手,因此可以说是收获颇丰。

“语言的边界,即是我世界的边界。”尽管浅尝辄止,但这样的探索何尝不是对语言边界的拓宽呢?我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如何描述更加理论化的专业知识,更是拓宽自己的眼界和视野,接触到更深的知识。在这条道路上,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呢。

学会善用AI工具

除此之外,如何正确地使用AI,也是我在这次探索中领悟到的一个重要课题。用AI水作业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再常见不过了。可是当我们把所有的任务交给AI之后,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又能够收获什么呢?

我不想当只会复制粘贴的“学术裁缝”,因此我目前对于AI的态度是“一款强大的文字生成工具”和“一个有求必应的学术导师”,不仅能够帮我撰写许多冗杂的文书,避免浪费时间,更能为我的思考提供方向指引,激发我解决问题的灵感。

或许在解决一些不重要的作业时,我也会直接用AI生成交差。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在这一过程中,我也需要时刻反思,使用AI会不会让我自身变得懒惰甚至不想思考。

【研究笔记】探索怎么写课程论文(综述)
https://www.marshuni.fun/archives/course_paper.html
本文作者 marshuni
发布时间 2025-06-21
许可协议 CC BY-NC-SA 4.0
发表新评论